要贬斥东林吗?
可没等他想好如何发声,皇帝却是话锋又一转。
朕之前听说过这样一件故事,崇祯十六年春,侯峒曾携母赴任嘉湖分巡道,亲戚族人杨廷枢、侯岐曾及诸子一路陪送至吴江。
夜间,大家谈到什么样死法比较好。
侯峒曾说,吾闻死水为良,侯岐增则说吾不知热油灌顶滋味如何。轮到杨廷枢,他问侄子侯玄方。玄方回答说但要看清死的题目,勿错过死的机缘,水火刀锯,都打算得明明白白,那时该激烈便激烈,该潇洒便潇洒,已是完吾生平,留人榜样,纵然亏体,不为辱亲,有信勿疑,有进勿退可矣。
杨廷枢听了遍问侯氏诸子,汝兄言是乎,大家都表示认可。
汝曹能乎?大家也表示能做到。
第二天,侯峒曾把谈话告诉母亲,她表示赞赏,也讲了自己看法,认为死水较洁净也。”
皇帝突然讲这么一番话,大家也都暗自惊讶。
尤其是徐石麒,他曾与侯峒曾、陈洪谧被共称为南都三清,侯出身嘉定紫堤东族侯氏,名门望族,天启五年进士,为政有声,刚正不阿,曾官至顺天府丞。
北京沦陷后,朱由崧起任左通政,以疾推辞未赴,后在嘉定老家与黄淳耀领兄弟子侄等起义抗清,树起嘉定恢剿义师旗号,迎接鲁监国北伐王师。他的亲戚杨廷枢是南京兵部尚书杨成之孙,复社领袖。
侯杨几家当年举旗起义,迎接王师,这几年也是有从龙之功,子弟多任要职。
侯峒增、杨廷枢、黄淳耀等都任侍郎之职,岐曾等也皆在部院任郎中等。
“侯峒曾、杨廷枢等当初能够在国家动荡之际,从容谈论生死,表明早将生死置之度外,南京建号,侯公曾拒绝了南京授予的三品左通政之职,但当鞑子南下后,他却能够挺身而出,聚兵-->>
“第二书包小说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shubao01.com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