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> 直到英宗后文臣势力大涨,后面的几任帝王又平庸倦政,才让本来高度集中的皇权撕开了口子,直到弘治以后,这样的制度才成惯例。
可朱以海起兵以来,我行我素,哪会受这些束缚。
初时,一直领兵在外,三品以下官倒是由部推,可三品以上基本上都是皇帝直接钦点。
不过就算是在崇祯时,廷推、廷议后文官也只是向皇帝提供方桉建议,或者提出人选,最终裁决权还是在皇帝手里的。
比如说刘鸿训他们那次廷推阁臣,就是让廷推了十个人选,最后皇帝拿快子夹了六个名签,十选六,拜为内阁大学士。
皇帝也可以完全对大臣的方桉和人选置之不理,凭个人喜好来决现,虽然完全驳斥的情况不多,但廷推廷议在明末时确实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一种政治制度。
可在绍天朝,这套已经被放弃不用许久了。
现在皇帝突然要廷推,还是在最近这种敏感时期,也不免让人惊讶的。
等内奏事处宦官过来宣旨,领他们过宫门入殿面圣,到了殿上,他们才知道这次廷推的内容。
内阁六位殿阁大学士,以及协办大学士,全部一任满,要换阁。
换阁。
换一届新的内阁上台辅政。
皇帝让大臣们先廷议一下,这新内阁人选,以及旧内阁的大学士们的去处。
虽然在待漏房已经有人说首辅宋之普要去云南,但现在六个阁臣全要退,这就太惊人了。
现任六位阁老,首辅宋之普,次辅祁彪佳,然后是张国维、陈函辉、柯夏卿和于颖。
这个内阁班子是首任内阁,从监国时到登基后,比较稳固,功绩也是摆在那的。本以为,会继续下去,谁知道现在要全换掉。
-->>
“第二书包小说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shubao01.com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