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并不是内史腾杞人忧天,府库掌握财政大权,虽然此前并不在治粟内史府范围内,但治粟内史府就是计粮食的,给出这样的数据,是根据往年消耗进行统计的。
而这,可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一钟等于六斛四斗,一斛又和一石相当,一个是体积单位,一个质量单位,实际上是有非常大的出入的,但在度量衡统一上,整个大秦都是按照一斛等于一石来计算的,也因此这样的数据又没有太大的出入。
而在计量之中,一石等于四钧,一钧等于三十斤。
要是换算为斤,就听起来极为恐怖了。
现在,并不缺粮!
可以任意调动三百万钟储备粮,那是三十一亿斤粮食。
足以支撑现阶段任何随意的奢靡政策!
但在过了一个冬天,又要春耕,在夏收和秋收之前,在这长达六个月,赋税收上来存入府库,再由府库统一调度这三百多天时间内,府库的粮食会一点一点的减少。
这也是大秦赋税模式上的堪称是特色上的一点。
赋税是重,近乎到了三分之二,在民间只留下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。
百姓必须要靠着这些粮食撑过一年,等到第二年的收成。
本来亩产就不高,可想而知,在赋税如此之重下,撑一年是不可能够的。
而在朝堂的意识之中,必须要保证民有果腹之粮。
但所有收上来的粮食以及以往储备的粮食,是一种以非常综合的宏观调控进行调度的。
简单来说,与返粮无别。
也就是站在大秦的层面上,由乡里上报至县,进行第一次县级调控,以此保证无法正常生存的百姓可以果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