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他投奔了舅父,可当时舅父家也并不宽裕,家中还供着表哥和表弟读书。 母亲不愿给舅父做累赘,便由着舅母牵线搭桥,做了一位乔姓富商的妾室。 这位富商就是徐家三老爷的夫人的一位远房亲戚,所以机缘巧合下,徐家三老爷偶然见识了他的拳脚功夫,又对他的性情颇为喜欢,所以将他收为义子,还把他举荐到军中。 他的母亲谢氏后来生下一女,便是他的幼妹乔琳。 他母亲过世时,乔琳才六岁。他那幼妹只因是庶女,家中嫡母自然不肯用心教养,只识得母亲在世时教过她的那几个字。 他是求了他义父徐三老爷,才能把她接到自己身边来,打算请个先生好好教她一番,于往后的婚嫁也有好处。 找个女先生,在青州府应该不算难事。可是那青州府是那个老狐狸的地盘,为以防万一找个眼线进家来,他打算在旁边的县城里头寻一个。 姜元发正好提起来,他是昌乐县的人,寻个女先生知根知底的,倒是也方便。 姜元发犹豫了下说道:“若说寻个先生倒简单,咱们这地界读书人是不少的。可找个女先生嘛——这懂诗文的女子,十有八九是出身书香门第。未出阁的小姐不可能抛头露面去教人识字,草民去打听打听哪个先生或秀才的娘子,会识文断字的,正好做女先生。” 这时,一旁的陈暄突然一笑,殷勤地说道:“姑父,还用去寻什么女先生,表嫂不就懂诗文么!” 姜元发微微一愣,这倒是,他这儿媳自小随她父亲读书,确实不假。 陈暄对徐弘川说道:“徐大人有所不知,表嫂的亡父是位秀才,在咱们昌乐县颇有名声。在他家学堂里头读书的童生里,还有一位去年中了举呢。表嫂不光懂诗文,还写的一手好字。” 徐弘川闻言后剑眉轻轻一挑,似乎十分感兴趣。 陈暄给一旁迷糊的陈氏递了个眼色,陈氏明白过来,随即笑道:“可不是,暄哥儿说的对,这不是现成的么?都是自家人,本就该互相帮衬,这样一来还能省下束脩。” 徐弘川眼中又透出笑意来,这姜家人,又开始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