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现实却给了赵俣一记响亮的耳光,将赵俣的盲目自信打得粉碎。
赵佶的球技,神乎其技,那鞠球在他脚下仿若有了生命,一人一球灵动地穿梭于众人之间。他身形飘逸,辗转腾挪,每一步都似带着潇洒的韵律,让赵俣难以捉摸。
赵佶还有高俅和另一个俊朗豪爽、风度优美的年轻人的神助攻。
这个年轻人名叫李邦彦,他就是后来赵佶和赵桓的宰相之一。
李邦彦喜欢跟进士交流,河东举人入京者,一定会取道怀州拜访李邦彦。如果这些举人要添置什么,李邦彦的父亲银匠李浦一定会停下工作备办,起身离开怀州时,李浦还会资助路费。李邦彦因此声誉鹊起。后经朋友引荐,于前不久入京补为太学生。又因为踢得一脚好球,被赵佶所欣赏,常来端王府踢球。
高俅与李邦彦一左一右,如同赵佶的双臂,他们一个球风稳健、一个球风洒脱,每每总能在关键时刻,恰到好处地将球传给赵佶,为其创造绝佳的射门机会。
望着他们之间行云流水般的配合,赵俣在心中惋惜不已:“若是他们三个晚生一千年,中国足球能成为全世界的笑话吗?”
一场比赛下来,赵俣深知,自己与赵佶他们之间的差距,并非仅仅在于球技,更在于那份对蹴鞠纯粹的热爱与长时间磨合出的默契。
至于蹴鞠与足球的规则不同,还真不是赵俣输给赵佶的主要原因。
比赛结束后,玩得很尽兴的赵佶,终于有了笑模样,他主动走向赵俣,说道:“你这鞠技亦有可取之处,然蹴鞠之道,非止蛮力与迅捷,你还有待加强矣。”
至于上场打个转就下场了的赵似和赵偲,赵佶都懒得点评他们,实在不堪造就。
更让赵佶高兴的是,通过赵俣横冲直撞的球风,他判断赵俣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莽夫。
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