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南海郡治广州和今天的佛山南海无涉,而是指六祖父辈从外地迁来的移民,与“父又早亡,老母孤遗”并列而构成“此身不幸”,即是说;父亲死得早,孤儿寡母,又是从外地迁移来南海(广东)的移民,所以很不幸。
根据上述的分析,如一定要确认六祖3岁后离开夏卢村而迁往的地方,只能是距夏卢村一公里路的龙山,因为只有龙山才有六祖慧能的故居,才有六祖慧能舍宅为寺之举。此其一。其二,六祖只有在新兴龙山居住才符合采樵卖柴的生活环境,才与王维笔下“臭味于耕桑之侣”、“膻行于蛮貊之乡”(《六祖能禅师碑》)的描述相合。
据敦煌本《坛经》载,有一天,惠能像往常一样去市上卖柴,在帮一个买柴的客人把柴送到客店去后,正要离去,忽然听见有一客人在诵读佛经。“惠能一闻,心明便悟”,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?客人告诉他是《金刚经》。又问客人从何处来?如何得到此经?客人告之从蕲州黄梅县(今湖北黄梅县西北)东山寺来,那里有禅宗五祖弘忍在传授佛法,五祖劝大众,“但持《金刚经》一卷,即得见性,直了成佛”。惠能一听,觉得“宿业有缘”,便即辞亲,前往黄梅去礼拜弘忍大师。其他各本《坛经》则还记载说,惠能在辞亲之前,“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,令充老母衣粮”,在安排好老母的生活后,惠能才前往黄梅,礼拜五祖。而《祖堂集》卷二中更明确地提到,惠能想去黄梅,但不放心母亲一人在家,就是买柴的客人给了惠能银子,鼓励他前往。这个人姓安名道诚,给惠能的银子是“一百两”而不是十两:“其时道诚劝惠能往黄梅山礼拜五祖。惠能报云:‘缘有老母,家乏缺阙,如何抛母,无人供给。’其道诚遂与惠能银一百两,以充老母衣粮,便令惠能往去礼拜五祖大师。惠能领得其银,分付安排老母讫,便辞母亲。”这样的记载,显然更突出了惠能对母亲的孝心。据各本《坛经》的记载,惠能离家后都是直接到湖北黄梅来见弘忍的。除敦煌本之外的《坛经》各本都还明确地说,-->>
“第二书包小说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shubao01.com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