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糟踏至此,可他老人家却讨好了上官,做出了官绩,踏着青云就高升了,看看以前的汉阳铁厂,数百万银子砸进去,到头来还是亏本工程,现在多少年了,改来改去、整来整去,汉阳出铁成本还是要比马鞍山高,那怕大冶铁矿的含铁量较马鞍山高。为何如此?官僚政治也!这些官什么时候会把沪上当自己家啊?张之洞什么时候会把汉阳铁厂当自己的生意?这些人所做一切,或是求高升、或是求名声,对当地绝无一丝助益。”
“是啊……”虞自勋发出一种不知是笑还是其他什么的声音,他看向蔡元培道:“孑民,我说了吧,官僚体制下,只会劳民伤财,而可不实行官僚体制,国家又会分崩离析,这就是大中华之病根。”
“竟成是不会同意各州自治的。”蔡元培有感于两人的讨论,可想着杨锐那张倔强的脸,就不自觉的摇头。在回国路上,两人一直谈古论今,纵说华夏事,地方自治便是其中之一。“其他不说,农会怎么办?”
自治是立宪之本,复兴会当年为在数月内安定天下,不得不袭承满清国会,也表示要立宪开国会;但为求能操控国内政治,遂将农会引入议会,以人多制人少,是以最后出现议会听命于农会,农会又听命于复兴会的政治链条。真实行地方自治,就相当于放弃了复兴会的执政基础,这不说杨锐,就是其他复兴会会员也不会同意,这属于分裂党的行为。
如果农会只是单纯的本地农会,且农民如今也有田产,地方自治也还能马马虎虎实现,可问题是本地农会并不仅仅代表本地农民,他们听命京城比代表本地农民多,而且以蔡元培离国前所看的内部参考消息所知,不少农会已蜕化成借着皇权、朝廷之名,压制、盘剥当地农户的官僚集团,所谓选举根本是内部议定,百姓告状也设卡阻拦,整个就一流氓团伙。
唯一庆幸的是官府是官府,督察院是督察院,大理寺更是自成一统;徐锡麟之下的督察院只要有证据,要抓谁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