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……”王正廷被詹天佑问到痒处。和杨锐相处越久,他就越倾佩他的为人并惊叹他的眼界,可现实却是: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!“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?”他无力的道。“很多时候觉得很迷茫,不知道我们到底要干什么,自由民主就真的能让这个国家的人们过的好吗?我以前对此深信不疑,可现在……,我觉得杨竟成的善恶论未必没有道理。”
“呵呵,善恶论……”詹天佑笑道:“这只是用东方思维解读西方思想的一种不完整的解释吧。西方思想岂是善恶二字可以概括的。儒堂你不要忘记了容先生的遗言,也不要忘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!同时与美国,我相信还是可以谈的,上一次华盛顿会议的时候不是处理的很好吗?”
“可这是有特定背景的,”王正廷不知为何竭力的争辩,“我们当时符合美国的利益,也符合英国的利益——英国希望看到我们和美国对抗,可十年、最多二十年后,我们势必会对美国形成一种挑战,而美国又非常看重其在太平洋的海权,更何况日美间的矛盾很深,而我们又和日本结盟。当我们崛起之后……,不,不,”王正廷使劲的摇头,“应该是我们还没有崛起,美国便要发动战争。德国的现在,便很可能是我们的将来。”
“那如果我们不和日本结盟,退出盟约呢?”詹天佑再问道。他之前说的有办法便是指这个办法。“把海权像现在这样让出去。”
郑重的看了詹天佑一眼,王正廷道:“这不可能。你说当时德意志帝国在大战前会将自己的舰队拆毁吗?我想即使德皇同意,议会、民众、商人们也不会同意吧。这种修昔底德式的战争,并不是个人引起的,而是两个强者之间自然的对抗,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,她们要么从激烈的战争中分出胜负,要么一起在战争中毁灭。
杨竟成有一句名言,他说东西方就像个跷跷板,一头沉沦的时候,另一头将翘起,反之亦然。欧洲大战时我们和日本是受益的,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