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来,于是设殿阁大学士,从翰林官内选人充之,为皇帝私人秘书,定为五品。
内阁以低秩摄高职,防止翰林弄权。
永乐起,内阁权渐重,到宣德时已经上升为,至成化弘治之际,已经成为朝廷代表。
永乐初设内阁时,其实皇帝牢牢握着决策权,只是给内阁议政权,而六部握有行政权,地方三司,直接对六部负责。
内阁最初是从翰林出来的,所以就算到了明末时,内阁大学士们,依然还在翰林院有自己的办公桌,哪怕他们从不去那里办公,依然留有一席之地。
内阁出于翰林院,但几乎尽夺翰林之权。
比如草拟诏书,原本就是翰林学士的职责,但后来都归于内阁。
不过要真说起来,翰林草诏是从唐代起,而唐代最开始草诏之权是归中书舍人的,后来唐朝皇帝设翰林学士草拟内诏,中书会人草外诏,以分权。
慢慢的,翰林学士尽掌草诏大权。
而到明代,却又由内阁夺翰林草诏之权。
据说在唐宋时,大除拜时,翰林院还要锁院,宋代皇帝还要亲御内东门小殿。
当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时候,皇城所有消息灵通的人,就会明白有大事发生。
·······
蓬来宫中。
因为这次是涉及直接换阁,所以皇帝没让内阁大学士草诏,而是让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徐石麒负责草拟封拜诏书。
第一封是内阁换届诏书,第二封是首辅宋之普去相外任诏书。
宋之普加封宋国公,仍为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散官,授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,赐食邑三千户,食实封一千户,赐永业田一千亩,台湾赐地三千亩。
然后便是拜文安之为-->>
“第二书包小说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shubao01.com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